1986年,新加坡廣播局為推廣華語的影響和應用,增進本區域高校的交流和友誼,首創了一種新的電視遊戲模式—大專辯論會。當時稱為「亞洲大專辯論會」,兩年舉辦一次。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分別應邀參加了首屆和第二屆「亞洲大專辯論會」,均以優秀的表現奪得冠軍。
1992年,新加坡電視機構總裁訪華,提出與中國中央電視台共同主辦「亞洲大專辯論會」的設想,並很快達成合作意向。
1993年1月,雙方正式簽訂了合作協定。協議規定:「國際大專辯論會」宗旨為:促進華語在國際上的普及和應用,展現華語的魅力;促進參賽國家或地區之間、大學之間、青年之間的思想溝通和情感、文化交流,增進彼此間的友誼;促進國際間電視同仁的合作,使電視具有更大的覆蓋性和代表性,提高電視節目的文化品位。「國際大專辯論會」仍兩年舉辦一次,雙方輪流承辦,節目版權共用。
1993年的辯題有「人性本惡還是本善」等,評委有杜維明、李顯龍、金庸等。復旦大學獲得冠軍,復旦大學出版社亦為此特地為此出版了《獅城舌戰》。國立臺灣大學隊榮獲亞軍。
’95國際大專辯論會大決賽辯題:(正方)知難行易(南京大學),(反方)知易行難(輔仁大學)。南京大學獲得冠軍,評委有杜維明、王元化、余秋雨、江平、孫康宜等人。
| 編號 | 123 |
| 名稱 | ’95國際大專辯論會紀念證書 |
| 年代 | 1995年8月1日 |
| 分類 | 講座/會議/發言證書 |
| 類別 | 證書 |
| 頒發單位 | 中國中央電視臺、新加坡電視機構 |
| 頒發區域 | 香港 |
| 特展分類 | 溥博淵泉,會通中西 |
| 尺寸 | 8.5 * 13 * 0.2 (公分) |
| 材質 | 金屬 |

